且行且成长

——读张忠斌院长《当代中国法官的定位、思维与追求》一书有感

2013-09-02 11:44
作者: 陈琳    浏览: 568

 

刚刚推开办公室的门,便发现办公桌上放着张忠斌院长所著的《当代中国法官的定位、思维与追求》一书,心里甚是欢喜,因为我知道自己又可以大快朵颐饱餐一顿了。无奈,上班期间太忙,无法抽出时间满足自己的愿望。终于盼到下班,迫不及待找个角落,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开始享受这道丰盛的精神大餐。

该书根据不同的体裁,分为三个部分,其中收录的部分文章,我以前曾经拜读过,只是每读一遍都有新感受、新体会和新收获。读张忠斌院长不同类型的文章,有不同的领悟:读论文篇的文章,感觉其思想之深刻,见地之广博,全无一般论文之僵硬和晦涩难懂,而是通过轻松的笔调,让一个个思想,一个个论点跃然纸上;读谈心篇的文章,则让人如沐春风,催人奋进;读报告类的文章,让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全然没有一般报告类文章的乏味之感。透过其智慧结晶,不仅让我感动于其作为一名学者的睿智,作为一名法律人的担当,作为一名领导者的责任,更能触动我心弦的是他那种对生命负责的精神。

诚然,张忠斌院长许多深刻的哲思和老道的文风并不是我这后生小辈一时半会儿能领悟到的,这需要不断修炼达到一定高度才能企及。这里,我以一名青年法官的身份仅就《收获今天的梦想放飞明天的希望》一文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粗浅的体会吧。

该文是2012年青年节来临之际,张忠斌院长于5月2日在十堰法院青年干警座谈会上的讲话,当时我在网上学习过。一年之后,再次拜读又有了新的领悟。这篇文章与其说是一位法院院长对青年干警的讲话,倒不如说是一位长者与后辈们的交心谈心更贴切。张忠斌院长的文章犹如茫茫大海上的灯塔,为无数在迷雾中迷失方向的小船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作为一位青年,就应该怀揣梦想,并为了梦想而奋斗。

梦想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奋斗的方向。只有怀揣梦想,才能满怀希望,只有满怀希望,才能勇往直前。作为青年一代,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即将接过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接力棒,责任在肩,任重道远。这就鞭策我们必须志存高远,树立远大理想,正如文中所说,“我们不能只看脚下,要关注天空,仰望星空”。“仰望星空”就是要求我们青年人必须对道德法则凛然敬畏,对心灵境界执着坚守,自觉把个人梦想与民族梦想和国家梦想结合在一起;作为青年法官则要始终怀揣法律人的梦想,坚守法治信仰,敢于担当,为实现法治中国梦而奋斗终身。

怎样才能实现梦想?那就必须为了梦想而奋斗。张忠斌院长在书中与大家分享了七点: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要有责任感、为人要厚道、要多学习、要勤奋工作、要遇事而惧、要重亲情重家庭。我的理解总体可归结为做人、做事和自身修养三个方面,而且做人比做事更重要。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人,德为先。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这样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可见做人最重要的是德,这里的德既包括良好的品行又包含做人应具备的基本道德,比如厚道、宽容、善良、重情义、有责任、敢担当等。其次,要学会做事,即敢于做事和善于做事:敢于做事要求我们要勤奋工作,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善于做事则要求我们要善于开动脑筋,做事情要反复思考和权衡,考虑周全。第三,要注重自身修养。积极健康的心态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生活、工作中总免不了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但正是因为这些困难和挫折才让我们有了奋斗的必要,我们也才能欣赏到这平静的生命长河中激起的美丽浪花,生活也才会因此而丰富多彩。因此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起起落落,我们不必过分计较,以平常心对待即可。同时,学习对于青年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年轻,经历的太少,为人处事经验不足,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可以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从职业角度来看,法官是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新形势的发展,新的法律法规的出台,新类型案件的涌现……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习,作为初出茅庐的青年法官更是如此,要想于纷繁的社会中,顺利梳理各种利益冲突的脉络;于成千上万的法条中,恰当选择适用,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让所办案件达到胜败皆服的效果,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学习作为终身的习惯,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注重从实践中学习办案技巧和艺术,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不断积累审判执行工作经验和技巧,提高驾驭审判执行活动的能力,真正成为一名人民利益的守护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

在智慧的海洋里遨游,在知识的山峰上攀登,且行且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