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人类灵魂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读书使人进步……人们对书籍和读书的喜好不用细说,自古便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一美谈!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不断加快,电子科技的发展让电子阅读正在逐步取代书籍的畅销,人们对读书这一乐事也似乎在慢慢淡化,转而都成了“拇指党”、“低头党”、“文化快餐员”、“文化速食主义者”。凭借一部小小手机,人们搭建自己的朋友圈子,快速浏览自己感兴趣的新闻热点、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学术作品等,但是走马观花已经成为常态,手指轻轻一划,几十个页面便被越过,但读者却不以为然,因为我们都在寻找我们认可的精华所在,殊不知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将精华错过!
速食主义和功利主义时代的到来促使人们变得更加现实起来,在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中,人们仅有的闲暇时间都用来给自己工作充电,只读一些跟自己工作有关的书,而那些传统文学书籍、中国的四大名著、世界名著便很少有人问津。能够静下来读经典、读名著的人越来越少,爱诗写诗的人也越来越少。于是,人们的人文主义情怀和浪漫主义情怀便在慢慢流失。
犹记得,毕业之前导师的千叮万嘱:工作以后不要丢掉静下心来读书、学习的好习惯,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千万不要做啃老族,让自己的理论知识一直停留在上学的那个水平,甚至是逐渐退步。我自然是满怀自信地答应老师,我一定会坚持业余学习的。但是,转眼间一两年过去了,每每想到这些,我都会在问自己,我真的做到了吗?不,我没有!我并没有利用好自己的业余时间去静心读书,而是让一些琐事将我的闲暇时间蚕食了,上网、闲聊、逛街……有时候,睡前也会拿起床头的书看上几眼,但不到五分钟就抱着书睡着了,于是书也就成了我的催眠品。睡前一读,对我来说也成为空谈!
其实,很多人会有跟我相似的情形,我们总是能找来很多理由来说服自己说,“我没有时间来阅读。”其实,是因为我们越来越浮躁了,没有一棵安定的心,又怎能静下来好好阅读?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阅读和读书的话题又被人们重新捡起来进行热议。政府元老都来倡导大家阅读了,那说明阅读对整个民族的重要性和整个国家对阅读重视,但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的阅读现状不好,亟需我们去改变!
两会期间,王安忆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一句话很值得我们深思。记者在希望她向大家推荐一些让现在的年轻人大力地阅读又能够接受,同时具有一些价值的阅读作品时,她说:我最怕推荐了,阅读是不能推荐的,阅读是很自然的过程,当你慢慢看,看到一定的程度自然你会升级的,你的要求会提高,所以很难提出具体的书单。
仔细品味一下这句话,我觉得她不是在拒绝,而是对年轻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要求我们年轻人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将阅读当成一种自然的过程,慢慢地看,到一定程度我们自己就会知道自己需要汲取哪些有养分的东西来充实自己了,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当一个速食主义者了,也就不需要别人去给我们推荐作品去阅读了!
所以,从现在开始,静下心来,给自己订个计划,每周或者每月读一本书吧,并且写下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慢慢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做一个有文化自觉的人!只有我们人人行动起来,好读书、读好书,我们才能逐步步入书香社会,真正做一个文化人!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书香社会就不再遥远!